《初见白茶》诞生记,图书信息 作者:张郑库、雷顺号、张婷婷著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《初见白茶》诞生记,图书信息 作者:张郑库、雷顺号、张婷婷著

在我们急促行走的生活当中

茶书能给我们带来

一刻轻巧的停顿

一个透气的间隙

一次美妙的不期而遇


6月23日,北京展览馆2号馆马连道展区,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茶书《初见白茶》将与读者见面。


《初见白茶》由《白茶时间》《毫香蜜韵》作者雷顺号会同福鼎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郑库、茶人张婷婷联合创作,与作者雷顺号先生其他的茶书不同,这本《初见白茶》则以学术的严谨、科普的角度、文学的笔调来书写茶文化,以科学考察的精神、田野访谈的方式,挖掘出大量与福鼎白茶相关的民间故事、茶俗茶礼等,以故事为主线穿插福鼎白茶的知识点,揭秘福鼎白茶的独特价值,寻找福鼎白茶的原生动力,呈现福鼎白茶的人文内涵,展示福鼎白茶的美学世界,使该书避免了类似品鉴类图书的呆板、乏味,更有利于福鼎白茶的普及和宣传,吸引更多爱好福鼎白茶的人去寻味。


新书发布会前,旅游教育出版社lai lai  编辑在《我爱我茶》订阅号上刊发了”

三城二人一茶缘,茶书《初见白茶》的诞生”一文,讲述了《初见白茶》编辑出版过程与心路历程,情真意切,宛如品味一杯白茶,茶香悠远、回味悠长。

相信,所有一次次踏入福鼎茶山的茶者,都是有缘感知过福鼎白茶之好的人。

相信,所有肯仔细阅读本书内容的读者,都是渴望懂得去品鉴福鼎白茶之好的人。

试想,在福鼎这个因茶而生,因茶而盛的东南海滨小城,且不说其千百年来所积淀的太姥山文化如何的神秘,其境内“世界白茶在中国,中国白茶在福鼎”的好茶生态,早已激起广大好茶人士的向往之心。可惜,这种向往之心所氤氲而起的好茶期许,却很难在市面上林林总总之福鼎白茶的品饮中得以释怀。

茶,不过是人生载体,思维的载体。

白茶是被悄悄收藏的记忆,一杯沸水,水里的春日,便在茶叶与水的翻飞中淡然散开。

 注水,唤醒她们的生命。随着温度的升高,夹杂着花香的蜜香散溢出来,细嗅带着温度的盖碗、公道杯和品茗杯,轻轻平晃几下,扑鼻醇香;啜茶,整个口腔内,各种香气拥挤起来。

茶叶须几经翻腾,几经辗转,才能在水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时,尘埃落定般恬静自若。这时一杯茶的心思,就像一个人。而泡茶品茶的你,历练了如茶叶般上下沉浮之后,亦如一杯茶。

以毫香蜜韵著称的福鼎白茶,在清代贡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,这种太姥山口味的甜柔奢侈较容易“上瘾”,故名重天下,价等黄金。

白茶香,福鼎茶山森林中惯有的那种香,是多元混杂恰到好处的香。希望这种美妙一直持续,就像踩着原始雨林满地金黄的叶子,慢慢行走。

 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这里的茶是嵌入生活里的,生活是生命存在的唯一载体,我想古人之所以把茶归于生活,绝不仅仅是解渴,这里的茶,应是将茶的心思来涵盖生活。

茶如明镜,镜子里面是茶水,亦是人的心思。

最喜欢宋朝诗人杜耒这首缘茶而生的《寒夜》: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,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。”它不光渲染平常人当下以茶迎客的盛情和深厚的文学意境,而且有思辨的哲学原理:“寻常一样窗前月,才有梅花便不同”与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在思维上的互补作用,同曲异工,是人生处在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时的豁然开朗。它主要利用“静止与运动”和“感性与理性”的原理,消解思维僵化所带来的行动滞缓乃至挫折和失败,指引人生成功。用这种睿智的思辨方法对待人生,人生会丰富多彩,胸怀会安静宽广。

感谢福鼎白茶,良师益友,夯实了我的人生和思考人生的基础。

人生如茶,由此而来,以此作罢。茶路无尽,不忘初心,希冀《初见白茶》这本小册子能够助力福鼎白茶,在未来的路子上越走越广,香飘世界,造福人类。

时代瞬息万变,茶业代代相传。和中国其他茶类一样,福鼎白茶有它的共性,也有它的特性。为让更多的读者通过阅读这两书喜欢上福鼎白茶,在了解福鼎白茶丰富内涵的同时品鉴福鼎白茶色香味,感受到《初见白茶》带来的“两腋习习清风生”的飘飘意境。在中国茶文化的百花园中,她是一朵蓓蕾初绽的小花,虽然幼嫩,但根深叶茂,基础很好,我们相信在国内外广大茶文化工作者的精心关怀培育下,她一定会鲜花怒放,为人类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
三城二人一茶缘,茶书《初见白茶》的诞生

原创:lailai编辑我爱我茶 

 

城市一,杭州

2019年3月29日,我在杭州出差,收到微信好友“白茶时间~吃茶去”的留言,问询一本白茶的散文书稿,可否出版。

我的微信信息比较聚焦。一是茶:因为自己策划出版了一套“人人学茶”丛书,图书有进展,便会发发图书信息;另外,受惠于北京茶友会的多次茶讲座,逢茶会信息就往朋友圈中扩散下;再者,有时间空闲时写几篇品茶小文,发布出来见教于茶友。二是旅游专著图书:旅游学科学术书、旅游行业管理书及一些区域示范性教材,这类书是我做图书策划中的重要品类。三是文化产业:主要为出版业方面的资讯动态。久而久之,聚集来的微信好友也因内容分为三个群体——爱茶者、旅游类作者、文化产业同行。

好友“白茶时间~吃茶去”是聚焦于茶板块的好友。

城市二,北京

2019年4月3日,出差结束返回北京。回京后收到“白茶时间~吃茶去”的书稿简介邮件。至此,知晓了“白茶时间~吃茶去”的实名是雷顺号,商谈要出版的图书是《初见白茶》。

城市三,福鼎

福鼎,是作者雷顺号先生工作地,是中国白茶之乡。

二人:作者雷顺号、编辑lailai

由3月底的杭州,因为茶这一媒介,串联起分处北京、福鼎的两个人——作者雷顺号与lailai编辑本人。

一茶缘

有缘的人总会相遇。我和作者雷顺号老师因茶之因缘而遇。


我与白茶的“初见”

喜欢书稿的书名《初见白茶》。每个人都有与茶的“初见”。我与白茶的初见,是2013年3月出差福建组稿。与我讲述白茶的,是时任《海峡茶道》的主编邵长泉先生。邵主编谈及了一次茶事策划:封存福鼎白茶饼,十年后开封。这是我“初闻”福鼎白茶之名。2014年10月约请茶韵谷秦梦华老师写作《第一次品白茶就上手》,这是对我真正意义上的白茶知识启蒙,属于白茶知识体系的“初见”。随着2015年秦梦华老师白茶科普版《第一次品白茶就上手》的出版,读书稿,听讲座茶会,我的白茶“小白”的身份,渐渐地不那么“白”,算是可以谈点白茶了,也能喝出点白茶名堂来。

《初见白茶》,与读者的“初见”

作者与编辑共同的话题指向物,自然是书稿。从4月以来我与雷顺号老师的话题就是《初见白茶》书稿。出版环节中的审阅、校对、质检等等各个环节,各本图书都一样,此处就不叙述那十几道环节了;说说沟通成本高且各有苦恼的装帧设计环节。《初见白茶》书稿的成书,在版面设计、封面设计方面,编辑与作者磨合得很顺利。这个环节“顺利”者不多见,为此特地写上几句。雷老师的书稿,是散文化的笔触,与文本特质相适应,装帧设计要有文化味道。同时,这本书又是“人人学茶”丛书中的一个品种,总体风格还要与丛书有一致性。做了两稿版式,三稿封面,最终确定为目前读者见到的成品样态——

初见白茶

书脊的布局与丛书一致,书名下铺明黄色底色,色条的起始位置与丛书已出版的图书一致,丛书名的起始位置与丛书要求一致。一套丛书摆在书案上,书脊齐整,醒目。

面封仍采用丛书惯常的竖版排文字的安排,底封与面封对文字的处理一致,竖排文字。图书整体封面设计留白较多,呼应白茶清雅的底蕴。

色调主图绿色,书名文字绿色,其他文字黑色,颜色走极简的路线。

以上的设计思路,既照顾到丛书的整体性,又较为充分关注到《初见白茶》这本书的个性,是属于个性与共性关系处理妥当的。

图书的装帧设计,有图书商品属性实用性的要求,又有美术设计审美要求,后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,没有对错,甚至难有明确的优劣。作者、编辑在装帧设计上难免有意见分歧,各执一端。这本书从4月份来稿到6月下旬拿到图书初装样本,顺顺当当地完成了编辑与作者共同的规划构想。可喜可贺!

图书的内容,于此不过多剖讲,提两点:第一,这的确是一本福鼎的人文地理美学,读一本书,不仅了解了福鼎白茶的知识,更可知道福鼎的一方水土一方人,比如讲述茶亭、翠郊、沙埕港、畲族茶俗的文章;第二,这是作者做了大量考证访谈有一手资料的茶书,如国营茶厂变迁、白茶外贸、茶人求索等专题。

6月23日上午9:00-11:30,在北京国际茶业展二号馆马连道展区,作者雷顺号的新书《初见白茶》发布。与雷顺号老师本人“初见”前,引述一段书中文字,在文字中读者诸君先与雷老师“初见”:

我曾说过,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,很多事情是无能为力的,去做你真正热爱的那件事就好了。我所要做的,就是为你泡杯茶,让你发现有光的路途。一杯茶里见人心、见人情,此生,我只为持续做一个率性又深情的人,不虚度、不辜负。


《初见白茶》图书信息

书名:初见白茶

作者:张郑库、雷顺号、张婷婷著

ISBN: 978-7-5637-3965-3

定价:55.00元

出版时间:2019.7

出版社:旅游教育出版社

书名题字:陈兴华

目 录

C O N T E N T S

序言一  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

序言二  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孙威江

前言 白茶经 

引子 初见白茶,从历史走来 

第一章 福鼎,因茶而荣 

到了福鼎,你能艳遇的只有茶 

一城山色,满城茶香 

白茶山迷踪 

旧时余韵:这里有茶叶江山,更有家国情怀 

南方有嘉木:福鼎白茶的来历 

毫香蜜韵,曾经的皇家味道 

第二章 福鼎茶叶地图——世界白茶在中国,中国白茶在福鼎 

偷偷守着你,北纬27°的秘密 

沙埕港:茶叶“海丝之路”出海口 

国营茶厂的茶香岁月 

翠郊,一个茶叶家族的背影 

茶亭:古代茶叶之路的重要驿站 

白琳寨:玄武岩之乡,不同时代,不同流变,唯有茶在传承 

第三章 茶哥米弟,一碗茶汤见真情 

老茶骨的茶味不败:制作方式的重大转变 

阳光的味道 

炭焙,手工的极致 

拼配的白茶到底好不好,纯料是不是绝对好? 

回到茶的初心 

杯中密码,亦茶亦药

老白茶:把茶交给时间 

山哈茶米:她们把图腾泡在茶缸里 

一杯茶的时间旅行,每个人的“十二个春秋” 

第四章 匠人匠心,茶路漫漫 

张天福与福鼎白茶的特殊情缘 

骆少君的疾呼 

非遗传承:饮春之味,回到土地 

我能做的,就是为你泡杯茶 

斗茶,有滋有味 

后记 茶归山林 人归自然  


书评推荐:

白茶,长在一个山明水秀、地灵人杰的地方,因其简单到极致的加工工艺,保留着茶叶原初的生命形态和特有的营养成分,决定了白茶独特的滋味和口感。它拥有层次多样的香气,韵味悠长的汤水。醇和的白毫银针、花香味的白牡丹和迷人花草香的寿眉,赋予了白茶三抗三降、清热解火、消炎杀菌、减肥去腻等功效,确实是太姥娘娘留给人间的一方宝物。

何普明 浙江大学教授

 

白茶,宛如仙子,银白一身,清新脱俗。

其工艺,看似简单、实为精湛;其外形,似银针、似花朵,赏心悦目;其色泽,芽心银白,叶色灰绿;其香气,清新幽雅、毫香袭人;其滋味,鲜醇回甜,不同山场,各具风味。

白茶,既能当茶,又能消炎。老少皆宜,我的至爱。

沈红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 

Baidu
map